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5年8月22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時??間:2025年8月22日
地??點:國家衛生健康委2號樓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謝??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嘉??賓:許??云????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
????????厲彥虎????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
????????崔永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
????????畢宇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任醫師
????????張??麗????山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
?
?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謝楊: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會。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基孔肯雅熱防控成效。昨日,廣東省新發病例已由一個月前高峰日的近700例降至36例,佛山市、廣州市降至低水平散發狀態。廣西壯族自治區昨日報告21例,主要在南寧市、百色市,呈低水平散發狀態。蚊蟲防控和愛國衛生運動需要常態化開展,個人防護要做好。
下面,發布“時令節氣與健康”相關信息。處暑是秋季第二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酷夏逐漸轉為涼秋,日夜溫差較大,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著涼,特別是老人、孩子和抵抗力比較弱的人群,早晚適當添加衣物,避免著涼。
同時,隨著暑假陸續結束,開學季即將到來,這段時間家長需要多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幫助孩子們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新的學期。
另外,今年9月1日是我國第19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建議大家把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點滴中,飲食方面注意減鹽、減油、減糖,運動方面養成長期鍛煉和戶外活動的習慣,使每個人都能擁有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今天的發布會,我們將聚焦處暑時節養生保健、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科學運動等有關問題,請各位嘉賓共同回答大家的提問。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有: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許云女士;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厲彥虎先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先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任醫師畢宇芳女士;山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麗女士。
下面,進入今天的現場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舉手提問。
?
新華社記者:
處暑時節暑氣漸退而涼意漸起,晝夜溫差增大,但是白天依舊比較炎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老虎”,在這個時節,我們應該怎么去理解“春捂秋凍”呢?謝謝。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許云:
處暑代表暑氣將去,這個時間段就標志著我們炎熱的三伏天即將結束了,雖然在我國有些地方還會出現高溫短期的回調,但是絕大部分地區也已經開始出現晝夜溫差增大、氣溫下降的現象。而且我們現在在辦公室、在交通工具上都會有空調的開放,所以在這個時候,都會產生一些外寒。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段,適當的進行一些“秋凍”,是可以增加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同時可以增加我們耐寒的能力。同時,我們的血管隨著氣溫下降的收縮,也會使得我們的血液循環加速,而促進我們心血管的功能。但是在這個時間,雖然我們提倡有“秋凍”,但是叫“該捂捂、該凍凍”,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有些地方還是要捂起來,不能都露在外面。我們尤其要重視三個位置。一個位置是我們的肩部,肩部是我們肺經循行重要的部位,所以在這個時間段,我們就要開始著一些蓋住肩部的衣物,不要再穿類似于跨欄背心這樣的衣服了。第二和第三個位置就是我們的腰和腹,腰腹是我們十二經絡循行,以及奇經八脈循行的主要部位,也是我們陽氣之所在。我們陽氣之根在這個地方,隨著外部氣溫的下降,我們體內的陽氣也在逐漸的衰減。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護住我們的腰腹,尤其是愛美的女孩要開始減少著一些露臍裝,老年人就要更加注意腰腹部位的保護。當然了,我們在這里還要強調的是,對于一些免疫力比較低的、體弱的老年人,我們還是要加強衣物的增加,而不是簡單的追求“秋凍”,這個時候適當的保暖才是硬道理。
謝謝。
?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想要身心健康,肯定是離不開體育鍛煉,請問青少年如何科學開展體育活動呢?謝謝。
?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厲彥虎:
感謝提問。現在青少年面臨很多身體健康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像近視問題、肥胖問題、脊柱側彎問題,還有心理問題。咱們說健康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身體健康,一個是心理健康,現在很多青少年有一顆“玻璃心”,就是承受挫折能力比較差,這些需要體育運動來干預,所以體育運動對孩子身心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咱們說體育是最好的錘煉教育、磨煉教育、挫折教育、傷痛教育、成長教育、尊重規則教育,孩子通過參加體育鍛煉、體育比賽,在體育中享受樂趣,對他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體育運動要遵守幾個原則:第一個是全面性原則,孩子要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包括個人運動、集體運動、各種娛樂運動都要參加。第二個是循序漸進原則,孩子要逐漸提升運動能力,對他的骨骼發育、神經發育、內分泌的功能都非常有好處。運動要注意室內、室外的結合,長期在室內運動不見陽光,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要室內、室外結合。還有一個是局部和整體結合,避免過多的做局部運動,運動太局限對全身的平衡也不利。還有一個是集體活動非常重要,孩子長期不參加集體活動,他的集體榮譽感會缺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利。還有一個是避免孩子過早的參加單項體育運動,單項體育運動存在職業病的風險,像咱們聽到“網球肘”“足球踝”這些職業傷病。還是要避免過早參與單項體育,要參加各類運動,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一個就是在孩子的運動中要注意三個要素,就是“光、視、形”這三個要素。什么叫“光”呢?就是孩子要見陽光,孩子戶外運動非常重要,因為孩子生長期的時候,他的骨骼發育、肌肉發育、神經發育、內分泌發育都需要陽光照射。在戶外陽光照射的時候,他的身體吸收光線,對他維生素D的合成非常重要,對他的骨骼發育非常重要。戶外運動、有氧運動,促進孩子骨骼發育、肌肉發育非常重要,所以光非常重要。咱們一般要求孩子至少有兩個小時的戶外運動比較合適,現在很多孩子上課就是披星戴月,見陽光比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比較不利。
第二個是“視”,視力是說孩子長期在室內,低頭伏案太久。孩子近視問題非常嚴重。孩子課間延長,上課時間縮短,這樣孩子有時間到戶外去見陽光、往遠處看,對視力非常重要。低頭看書20分鐘,要抬頭往遠處看20秒,有利眼球肌肉的調節。還有一個是寫作業姿勢有“三個一”,身體要離桌子一拳遠,離作業本或者書本要一尺,還有一個是握筆的時候離筆尖一寸,“三個一”,可以保證他的姿勢比較健康。
還有一個是“形”,形體的管理非常重要,咱們說一句話叫“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現在好多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各種變形姿勢,歪著坐、擰著坐、靠著坐、塌著坐、癱著坐,這種姿勢可能造成孩子脊柱失衡非常嚴重,造成體形不健美、不健康,時間久了之后造成脊柱健康問題,誘發早期頸椎病的發生,造成臉部變形、大腦缺血。脊柱變形,還增加視力疲勞,大腦功能會出現一些障礙。脊柱變形以后還造成心理功能傷害,包括身體的四肢不協調,增加運動時的風險。所以這幾個要素非常重要,剛才說不但運動要全面,自我管理也很重要,讓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有心理習慣。
謝謝。
?
央廣網記者:
我們知道,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有一些家長就會很緊張,甚至過度敏感,擔心孩子是不是出現了心理問題,在治療的時候也會擔心用藥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副作用。我想請問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產生了心理問題?該如何看待用藥的安全性問題?謝謝。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
謝謝您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要想判斷孩子是不是出現了心理問題有兩步,第一步是我們要觀察孩子的言語、情緒和行為有沒有持續1周以上的負性變化。比方,有沒有孩子經常說奇怪的話,經常自言自語,或者經常說一些消極的話,比如覺得“活著真沒意思”等。有沒有經常的緊張害怕、容易哭泣?或者變得孤僻,經常出現攻擊性的行為、頻繁說謊等。第二步,我們要通過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看看有什么不同。縱向比較,是和孩子以前相比較,看看有沒有什么不同,比方和以前相比較,孩子有沒有變得懶散、變得消極、變得學習退步、變得沉迷于網絡,或者是出現奇怪的言行舉止等;橫向比較,是和其他同年齡的孩子比較看有沒有什么不同,比如有沒有上課或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或者是不遵守規則、不合群等等。如果我們剛才說的“負性變化”和“不同”,明顯影響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社交功能,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孩子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干預、物理治療等。不同的心理問題需要的方法不一樣,有的需要藥物治療,有的需要心理治療或者其他治療,有的需要幾種方法聯合治療。具體用什么方法治療要由專業人員根據病情綜合考量來決定。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范的、科學的藥物治療是安全的,一般不需要過分擔心副作用的問題。
謝謝。
?
《澳門月刊》記者:
隨著托幼機構、學校迎來開學季,請問學生需要重點提防哪些傳染病,怎樣做好個人防護?謝謝。
?
山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麗:
感謝你的提問,這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托幼機構和學校是兒童青少年聚集的場所,容易發生傳染病的流行。開學季學生重點關注的傳染病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呼吸道傳染病,包括流感、麻疹、風疹、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結核還有新冠等;二是腸道傳染病,比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手足口病、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等;第三是南方的孩子要提防蟲媒傳染病,包括登革熱、基孔肯雅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等。
預防傳染病,重點要做到以下五點:一是勤洗手。家長要培養孩子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習慣,家長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外出后,接觸孩子之前,也要記得洗手。另外,如果是咳嗽、打噴嚏,要記得用紙巾掩住口鼻,要及時洗手,不要用臟手去摸自己的口、眼、鼻等。二是注意居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每天通風兩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另外要做好孩子玩具等物品的消毒,減少病毒和細菌的存活;另外也要記得滅蚊防蚊;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飯需要加熱后再食用。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家長開學前要幫助自己的孩子調整作息時間,以便孩子開學后能夠迅速的適應學習和生活節奏。四是全程、及時接種疫苗,很多傳染病是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的,比如像流感、麻疹、風疹、腮腺炎、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新冠等都是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的,所以要全程、及時接種疫苗。五是要加強對孩子健康的關注,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癥狀時,應該居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及時帶孩子就醫,避免帶病上學。如果是住集體宿舍的孩子,除了做到以上幾點,還要注意不要共用個人的生活用品。
謝謝。
?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記者: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影響血糖水平?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調整,來幫助自己保持一個正常的血糖狀態?謝謝。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任醫師?畢宇芳: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確實,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會有不少的不良習慣,會影響到血糖的穩定性,也有一些會使血糖處于偏高的狀態。主要有這樣一些不良的習慣:
首先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說經常不吃早餐,會導致血糖不穩定,或者是長期吃外賣食品,會導致油脂攝入過多,蔬菜和膳食纖維攝入比較少,也會使血糖處于相對比較高的狀態。此外,經常喝奶茶等含糖飲料,或者蛋糕等高糖食物,也會導致我們的血糖在短期之內快速增高。所以其實我們是建議大家能夠規律飲食,同時在飲食過程當中能夠保持營養的平衡,盡可能的、適當的去增加一些全谷物或者是雜豆類的攝入,但盡可能減少精加工谷物的攝入。同時在飲食烹飪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糖類、鹽類和油脂類的攝入。
第二方面是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比如說久坐或者是缺乏鍛煉。我們如果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當中,長期處在久坐的狀態,或者是休閑的時候經常坐著看電視、看手機,這樣的一些行為都會讓我們身體里面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讓血糖處在一個相對偏高的狀態。所以我們也是建議如果有可能的話,盡可能的規律運動,或者至少在日常生活工作的狀態當中,我們建議盡可能每個小時能夠站起來活動幾分鐘,這樣可以避免較長時間處于坐位的姿勢。
第三個是要注意睡眠的習慣和規律,如果說平時睡的比較晚,或者經常加班到很晚,或者是在睡前喜歡用電子產品如看手機等等,這樣都會導致睡得比較晚,或者是比較不容易入睡,也會影響睡眠質量。這些都會導致血糖的增高或不穩定。所以我們建議要有規律的作息,盡可能在睡前不要去使用電子產品,也不要在睡前食入過多含糖的食物或者飲料,盡可能保持充足的、優質的睡眠質量。
第四點是我們往往會忽視,但其實也是比較重要的,就是關于壓力。實際上,情緒和壓力也會導致我們身體里面激素的平衡異常,也會導致血糖的增高或者不穩定。所以如果說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建議可以嘗試通過交流、休息來舒緩壓力,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請專業的工作人員,對于我們的情緒和壓力進行一些專業的評估和疏導,盡可能的保持身心健康。
所以上面所提到的這些不良習慣都是有可能讓血糖處于增高或者是不穩定的情況,希望能夠通過我們適當的調整來改善這些不良習慣,盡可能預防糖尿病,保持比較好的血糖狀態。
謝謝。
?
封面新聞記者:
有些人認為“秋乏是沒睡夠,多補覺就行”,中醫應對秋乏有什么好辦法?另外,有什么方便實用的穴位按摩方法可供大家自用?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許云:
感謝您的提問。在處暑這個時節,容易出現兩種狀態的秋乏。一種秋乏我們叫是氣虛型的秋乏,這種人容易產生乏力、氣短、出虛汗,越困越睡不著覺的狀態,這種人我們比較推薦他食用一些黃芪、黃精、西洋參,還有補氣的產品,比如山藥,這樣可以補氣血,解決他的秋乏。還有一種人是痰濕型的秋乏,痰濕型秋乏的這種人,一般情況下他的皮膚偏油膩一些,容易出現一些腹型的肥胖,還有出現大便不是很清爽的狀態,這種人會容易出現下午比較困倦的狀態。像這種人,我們比較推薦他食用一些枇杷、蘿卜、陳皮、茯苓這些可以健脾化濕的食材或者藥材,去應對秋乏。同時,我們也推薦在這個時間段可以睡一些“子午覺”,就是選擇在中午11點到1點鐘這個時間段,這兩個小時之內我們做15-20分鐘的睡眠,可以很好的起到緩解大腦疲勞、改善秋乏的狀態。
當然,您剛才也提到有沒有相應的穴位,我們對成年人和兒童有不同的推薦。對成年人來講,我們比較推薦手腕上的穴位,大家可以把兩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所對應的橈側這個地方有個小小的凹陷,這個凹陷按下去有酸麻脹痛的感覺,這個叫太淵穴,另外還有一個穴位是在腕橫紋的小指這一側,腕橫紋肌腱上面有一個小小的凹陷,這個叫神門穴。我們可以把自己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按在這兩個穴位上進行輕輕的按揉,感覺到自己的手腕有酸麻脹痛的感覺,按揉3-5分鐘之后再換對側手。這兩個穴位來自我們的肺經和心經,所以他們可以在處暑這個時節給大家補益心氣,提神醒腦。
對于孩子來講,我們推薦三個小動作,我們比較關注孩子的耳朵,因為耳為宗脈之所聚,我們先把手作為一個剪刀手,來揉搓孩子的耳根。第二個動作是把我們的手,食指放在耳尖下三角窩的位置進行點按,10次以上就可以,把手提起來,拉住我們的兩個耳尖,向上提拉,直到耳尖發熱為止。第三個動作是對應我們的耳垂,我們的耳垂先用拇指和食指進行按揉10次以上,然后再向下提拉我們的耳垂,達到耳垂發熱為止。這三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進行大腦皮層的刺激,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開學季。當然,我們在這里也提醒一下,不是很推薦我們的孩子去服用或者飲用更多功能性的提神飲料,因為這些飲料中,大部分都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咖啡因大量的服用,可能會導致孩子睡眠障礙、注意力的不集中,還容易影響孩子們的神經和骨骼的發育。
謝謝您的提問。
?
總臺中國之聲記者:
當下騎自行車還有跑馬拉松這些運動是非常流行的,想問進行這些運動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謝謝。
?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厲彥虎:
感謝您的提問。現在體育熱,確實有些“騎團”“跑團”特別多,也有一些人每天曬步數,每天跑的時候要達到1萬步、2萬步、3萬步。這雖然是個好現象,但也有一些問題。首先說騎行,騎行是一個運動方式,大家騎自行車的時候要彎著腰、頭向前,還要戴一些防護的用品,在擁擠的街道騎的時候很危險,容易摔倒,造成骨折、腦震蕩等問題會出現。另外,長期彎腰姿勢,腰椎容易誘發膨出、突出,還有很多彎腰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腰椎滑脫比較多,也存在髖關節撞擊、膝關節磨損等問題。所以真的喜歡騎行,要注意做好拉伸和保護。騎行之前做身體平衡拉伸,騎行之后做腰椎、下肢的拉伸,來保護身體,避免產生疲勞。
第二個說馬拉松,現在馬拉松特別熱,全國每年有上千場馬拉松比賽,好多人以參加馬拉松為榮,跑了馬拉松之后要曬一下。其實馬拉松是個極限運動,它只適合少數的、訓練有素的人參與。極限運動不等于健康運動。如果真的要喜歡馬拉松也不反對,需要長期的循序漸進地進行各種訓練,逐漸提升身體肌肉功能、內臟功能、神經協調能力、極限耐受能力,還有強大的對意外的接受能力,所以一定要記住,馬拉松不能作為全民推廣的健康運動方式,應是少數人的愛好。
謝謝。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有家長反映孩子最近總是高興不起來,干什么都覺得沒有意思,容易發脾氣,食欲下降,有時還會失眠,遇到這些情況家長應該怎么辦?謝謝。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
謝謝您的提問。臨近開學了,孩子容易出現心理不適應的表現。家長反映的這些狀況,提示孩子可能出現了抑郁情緒。抑郁情緒不同于抑郁癥,二者核心區別有三點:第一,持續時間不同。抑郁情緒持續時間是2周以內;抑郁癥持續時間是2周以上。二是嚴重程度不同。抑郁情緒程度相對較輕,一般不會對個體的生活、學習和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抑郁癥相對較重,它會對個體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產生明顯的干擾和損害。第三,性質不同。抑郁情緒沒有達到疾病的診斷標準;抑郁癥達到了疾病的診斷標準。我們在門診上,會經常看到醫生作出“抑郁狀態”的診斷,抑郁狀態一般等同于“抑郁癥”。
針對這些情況,家長可以用下面3種方法來幫孩子調節他們的抑郁情緒:第一種方法是教孩子學會接納和表達情緒。首先父母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可以通過情緒卡片、繪畫、角色扮演或者寫心情日記等方式,教孩子學會識別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并學會表達情緒。第二是做好開學前的準備。至少提前一周,我們要按照學校的作息規律來調整生物鐘;每天40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可以幫孩子盡快的恢復精力狀態;每天完成一個小的學習目標,有助于找回學習狀態。第三點是要教孩子學會學習壓力的管理技巧。管理學習壓力有3個小的技巧:第一是制定計劃。和孩子一起來制定學習時間表,按重要度對任務進行排序。第二是分解目標。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各個或者逐個完成,有助于增強信心。第三是勞逸結合。我們建議采用番茄時鐘法,學習25分鐘,休息5分鐘。
另外還要提醒家長,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的狀況已經達到了抑郁癥的程度,一定要及時尋求醫療機構的幫助。
謝謝。
?
人民網記者:
現在關于糖尿病有很多說法,比如“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沒問題”“只要把血糖降下來就行了”“一打胰島素就會上癮”等等,請問這些說法是否正確?謝謝。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任醫師?畢宇芳:
謝謝您的提問,這也是糖尿病人群非常關注的問題。這幾個觀點是不全面或者不準確的。首先我們來說第一個觀點,是不是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了。實際上,空腹血糖代表的是空腹至少8小時以上的血糖水平。我們知道,人體的血糖在不同狀態下是處于變化狀態的,所以空腹血糖并不能夠完全代表個體所有時間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穩定性。所以我們對于人體血糖是否能夠控制好,是有很多指標來體現的,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其他時間的血糖。其中除了空腹血糖以外,我們比較關注的還有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血糖是指進食以后的血糖變化情況,代表的是機體飲食后對葡萄糖的處理能力。糖化血紅蛋白,代表的是過去兩到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除了空腹血糖之外,還有一系列的指標代表血糖的控制水平或者穩定水平。所以除了空腹血糖之外,大家還要關注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一系列的指標,來管理好血糖。
第二是關于血糖達標的情況,是不是只要血糖管理好就可以了?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對于糖尿病患者,我們把血糖的管理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目標是對的,因為血糖是非常核心的控制指標。但是這并不是唯一的指標,無論是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還是糖尿病控制不好之后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影響的風險因素不僅僅只有血糖,除了血糖以外,還有體重、血壓、血脂、腎功能等等一系列可能跟未來糖尿病并發癥或者是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指標。所以除了控制血糖以外,一系列與代謝或者是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的指標,都要進行全方位的控制。所以對于糖尿病人群來講,血糖的管理非常重要,另外,除了血糖管理之外,我們需要的是多因素、全方位的共同管理。
關于對胰島素的理解,“胰島素注射會成癮”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胰島素是我們身體里面能夠管理和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讓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在糖尿病的情況下,機體胰島細胞功能受損,就會導致分泌或者利用胰島素出現異常,如果分泌胰島素不足,就需要外源性的胰島素來進行補充。胰島素“上癮”的說法,實際上是對于胰島素作用機制的誤解,胰島素的注射是不會上癮的。如果在醫生的指導下,能夠在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時候及時使用胰島素,會讓胰島細胞功能得到盡快的恢復,一部分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注射以后,往往胰島細胞功能得到恢復,可能會減少胰島素的使用劑量,甚至停用胰島素,調整回口服藥物的治療。所以我們建議大家能夠科學的認識和理解胰島素,并且在醫生指導下,在需要的情況下合理、及時地使用胰島素的治療,盡快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
謝謝。
?
《農民日報》記者:
疫苗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措施,請問成人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疫苗?謝謝。
?
山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麗:
感謝您的提問。我國成人可以接種的疫苗種類還是很多的,比如可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還有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甲肝疫苗、戊肝疫苗、霍亂疫苗,另外還有預防動物源性傳染病的狂犬病疫苗、出血熱疫苗和乙腦疫苗等。
這么多疫苗,成人應該怎么選擇呢?大體上這些疫苗可以分成三類,一是除了接種禁忌人群以外,均建議接種的疫苗。比如流感疫苗,無論以前流感疫苗免疫史怎樣,都建議接種1劑次本流行季流感疫苗;另外建議60歲以上的老年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疫苗。二是主要推薦重點人群接種的疫苗,不同疫苗重點人群是不一樣的。比如建議慢性肝病患者、育齡期婦女、老年人、學生、部隊官兵、餐飲業人員,還有畜牧養殖者、以及疫區旅行者等接種戊肝疫苗,建議出血熱高流行區的人員接種出血熱疫苗。三是特定情形下接種的疫苗。比如被犬、貓等狂犬病宿主動物抓咬傷之后,建議接種狂犬疫苗,另外,根據傷口的情況,以及既往的疫苗接種史來確定是不是需要接種破傷風疫苗。另外,如果是出境旅行,還需要根據入境國家的要求,可能需要接種黃熱病疫苗、霍亂疫苗或者是流腦疫苗等。
總而言之,成人選擇疫苗要綜合年齡、健康情況、職業、旅行計劃、既往疫苗接種史等因素來判斷,具體可以咨詢當地的疾控中心或者接種單位。謝謝。
?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謝楊:
今天的現場提問到此結束。接下來是“例行健康提示”。
現在越來越多的群眾重視健康體重管理,也有不少熱心公益事業的醫療衛生機構和專家,通過門診、公眾號或者是錄播直播等方式傳播健康管理的一些相關知識。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商家或者網絡營銷號,假借“健康體重管理”兜售減肥“神藥”、假藥和渠道不明的處方藥,有的甚至誤導未成年人追求不切實際的減重效果,曲解了健康體重的本意,嚴重損害了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國家衛生健康委提醒您,健康體重管理最有效、安全的方式就是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學運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大家可以通過“健康中國”的公眾號,或者當地衛生健康部門、醫療機構的官方公眾號獲取權威信息。經評估需要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減重的患者,必須遵醫囑、由醫療機構提供相關服務。大家可以登錄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官方網站“服務”欄目來查詢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也可以根據需要到當地醫院的減重門診或者是內分泌科、消化科、營養科、中醫科等相關科室進行咨詢。
無論何時,醫療質量安全都是底線,生命健康不是兒戲。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嘉賓,謝謝各位媒體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