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概況
嘉峪關市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是隨著1958年酒泉鋼鐵公司建設而發展起來的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游城市。1965年設市,因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而命名,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縣的地級市之一,現轄雄關、鋼城2個街道和新城、文殊、峪泉3個鎮,共有31個社區、17個行政村(11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22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8萬畝,常住人口31.5萬,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優秀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地處甘肅河西走廊西部,居甘青蒙新四省區地理中心,是古絲綢之路交通要沖、新亞歐大陸橋中轉重鎮、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甘肅西部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自古就有“河西第一隘口”“邊陲鎖鑰”之稱。境內公路、鐵路、航空運輸呈立體交通格局,國道G30線高速公路和G312線縱貫全境,嘉峪關火車站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鐵路樞紐編組站,嘉峪關南站是蘭新高鐵重要交通節點,嘉峪關酒泉機場是亞歐航路上的4E級國際備降機場,被確定為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
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要素富集。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和甘肅省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具備千萬噸優質鋼鐵、120萬噸不銹鋼、170萬噸電解鋁、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能力,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裝備制造、電力化工、新型建材、食品釀造為骨干的現代工業體系。嘉峪關工業園區(高新區)是首批國家低碳試點園區,連續12年榮獲全省優秀開發區,嘉西光伏產業園被列為甘肅省7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之一。國家石油、天然氣、電力等6大能源網穿境而過,中核四0四國家核基地綜合保障區落地建設,周邊地區科研軍工單位和大中企業聚集,是甘肅西部生產要素最富集、最活躍的地區。
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轄區內名勝古跡、戈壁濕地、雪山峽谷形態各異、精彩紛呈,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邊塞文化、魏晉文化在這里交匯交融,有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關城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黑山巖畫、魏晉墓群地下畫廊等50余處歷史文化遺跡,有紫軒葡萄酒莊園、草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湖生態景區等一批國家4A級景區,方特歡樂世界、方特絲路神畫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主題樂園。培育形成了國際鐵人三項賽、國際短片電影展、長城馬拉松等品牌節會賽事,打造了全國首部長城史詩劇《天下雄關》和首個長城實景夜游項目《天下嘉峪關》,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生態環境優美,城市特色鮮明。堅持“生態立市”戰略不動搖,連續30年開展“綠化年”活動,建成一批聚人氣、生態效益良好的生態治理工程和公園綠地,形成了“出門見綠、隨處見景”的綠色生態圈,綠化覆蓋率41.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9平方米,飲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享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城市小而精、小而強、小而特,現代氣息濃厚,城鎮化率達94.75%,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多項指標排名全省靠前,社會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圍繞建設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區、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高品質生態宜居城和長城文化重要標志地功能定位,全力打造產城融合、地企協作、城鄉一體、綠色發展、社會治理、民生幸福的典范城市,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排名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21元、30742元,均居全省第一位,連續兩年八個季度獲得省委、省政府獎勵,四獲“貢獻獎”、四獲“進步獎”,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